有事可以加微直接问!!

河北龙气穴脉葬法论丛

2023-08-25 2141 风水案例

在人们的观念中,龙是一种吉祥图腾的象征。在风水中,龙是富贵的意念。由于地理的势、形、色,不好形容,不便于解释,先人就把寻地的过程,叫做寻龙的过程,龙脉便是寻地所循的主题。龙脉的意象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为了便于理解运用,堪舆理论创始人把前后左右的地理形势都赋予形象化的概念。这给后人以理解意念以取向。比如: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这都是先人们敬仰的天神,为天神的职能赋予了地理的具象,一是给人一种敬畏感;二是理解时不再艰涩;三是约定俗成了地理穴位四方的形象理论。为堪舆理论的传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龙是老祖先敬畏的第一天神,在地理中,山形走势,像龙一样蜿蜒蛐行,生龙活跃,龙脉可以形成地势,可以改变风水走向,当然也可以把风水结聚一处,结聚到的是暖风温水,那就是好地吉穴,如果聚结到的是恶风冷水,那这地就是凶地,或半吉半凶。因此,先生就把寻找结聚暖风善水,当做一项寻龙的主要事情。风水结聚一处,形成暖风善水,因此就有了龙承天地之气而结穴的说法。人们也就以这种理论为基础,寻龙脉结穴处点穴而葬,占有地气,故去的人们,就可以在这美好的地穴处,得势而助子孙,形成了子孙穷通寿夭的不同景象。祖人得势则子孙富贵荣华,宜人不得势,子孙则贫穷阻滞,运气不通;祖人处凶险之地,子孙则凶险无常。又有为善者后人可占龙穴龙脉,为恶者占而亦走。为后人的行为也给了一个准则,即不行善难以占吉地,不积德难以有善报的理论。

 

这就是人们趋之若鹜地找寻龙脉吉地为祖先结穴的原因,龙脉如何结穴,龙脉结的什么样的穴为吉祥?什么样的穴为凶险?这就有了很多奥秘之处。本篇论述就为解释地理之龙脉结穴作出了详细的阐述。易懂易用。

所谓龙脉即山脉。“指山为龙兮,象形势之腾伏;山脉为龙脉”,借龙之全体,以喻夫山之形真。山之绵延走向谓之脉,如“人体脉络,气血之所以运行”。论龙脉起源,龙脉有分支、大小、长短,故谓龙犹树,有大干、小干、大支、小支。就阴阳风水的山川格局而论,风水理论以龙脉的聚结,即山水的聚结来进行考察,有大、中、小三种格局。大聚为都会,中聚为大郡,小聚为乡村、阳宅及富贵阴地(坟墓)

 

龙脉的聚结处,为阴阳风水地倚傍之山,从干龙或支龙而来者,常称来龙,或称主山,也称镇山,多位于北部或西部。来龙又以分枝布叶,横向展开阔大,形成屏帐之势为佳,谓之 “大帐”。来龙两翼分障包罗于外以成大局者,谓之“罗城”。此外,论龙还讲究山峰或峦头形象,有生龙与星峰之说。星峰实是山岳配天、上应天星,以星辰分类,谓之穴星或星体。有五星形势之分,取五行说中金、木、水、火、土之圆、直、曲、锐、方者诸象来评价山峰形象的优劣。以五星说为本,又有变格之说,如九星等,变通为用,以分析千姿万态的峰峦形象。至于生龙,除指山峦起伏,顿错有致,生动美观,并且峰峦形象夷演雍容,脱颖特达,端崇雄伟等等外,尚注重其生气,即生态良好,有石为山之骨、土为山之肉,水为山之血脉、草木为山之皮毛,追求山或龙之体质“紫气如盖,苍烟若浮,云蒸霞蔚,四时弥留;皮无崩蚀,色泽油润,草木繁茂,流泉甘冽,土香而腻,石润而明,如是者,气方钟也未休”。由上述风水之说,及赋以龙脉以灵性,象征其命运,乃筑以观星台,与天地共吐纳,穷究天地于其上,以祈达于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凡此可见,风水意象在审美方面,其诸多讲究,是非常有价值的,例如:风水说中禁伐主山林木,禁凿龙脉,倡导植树以护生气等。

 

风水中砂的意象在风水格局中,砂统指前后左右环抱风水宝地的群山,并与特达尊崇、后倚的来龙、或谓主山镇山者,呈隶从关系。由于砂山在白水格局中的群体意义,风水论砂,有很多讲究,谓之“砂法”。除若论龙之“龙法”讲究形象美观、生气发旺等外,区别于龙山称谓,砂山即寓象称名--“喝形”,如:玉台、华盖、宝盖、宝顶、宝椅、印斗、文峰、文笔、笔架、三台、玉斗、锦屏、锦帐、凤凰、玉几、双鞍、铁尖、等等。另外,论其格局,重要的还有“青龙、白虎”等四兽或四灵砂山,案山、水口山、朝山等。依四至方论砂山格局,风水家以穴为中心,以前山为朱雀、后山为玄武、左山为青龙、右山为白虎。因风水追求南向为正,则东西南北与左右前后之分一致,但又因有非正向者而习以四兽称之,则不论东西南北,只言前后左右。“以其护卫区穴,不使风吹,环抱有情,不逼不压,不折不窜,故云:青龙蜿蜒,白虎驯俯,玄武垂头,朱雀翔舞”。这些说明了砂山对于良好生态与景观、以及心理感受,即对于环境质量完美,作用是相当大的。

 

风水中水的意象风水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地理之道,山水而已。相度风水须观山形,亦须观水势,甚至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风水之法,得水为上等等。讲究水的功用利害与其形势、质量之间的关系,概称“水法”自古素有廖公水法名扬天下一说,之所以注重水法首先因为水与生态环境即所谓地气、生气,息息相关。山之血脉乃为水,山之骨肉皮毛即石土草木,皆血脉之贯通也。俗谓:山管人丁水管财。故风水理论认为,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历来引为风水中吉利水形的最佳模式为:选址于河曲,则以水流三面环绕缠护为吉,谓之金城环抱。金取象其圆,城则寓水之罗绕,故有水城之称,这种形势又称之为冠带。以至于宅前人工河,民宅前半月形水池,也由此衍出。这种典型模式之所以吉利,全在基址安全方面。

 

风水理论中水的景观和审美,一是水为血脉能造就自然钟灵毓秀,生气发越,精神美观 ,这已如前述。二是水可界为空间,风水家认为:水随山而行,山界水则止,界为其域,止其逾越,聚其气而施耳,所谓金城环抱即是这意象。也有以:“山际水而势钟形固内就,水限山而气势聚以旁真”,故谓:山称水,水称山,不宜偏胜,山水相得如方圆之中规矩,山水相济如堂室之有门户。此外,水面镜象映射,水体形象,更可丰富空间意象,亦为风水家所重。如风水所谓:左水为美,要详四喜,一喜环弯,二喜归聚,三喜明净,四喜平和。水本动,妙在静,静者何?潴则静,平则静。论水质,其色碧,其味甘,其气香,主上贵。至于流水曲折盘 旋,穴前及内堂与外水相辏,潆回留恋于穴前,方名朱雀翔舞,与基址之主山呼应,如臣如宾,成朝揖拱拜之势,群臣都俞,风化斯淳,宾主雍容,情味相投之气象。水之五德:一乃顺势而行不改变;二乃滋养万物不邀功;三乃洁净万物而无怨,四乃包容污垢而不染;五乃生生不息无终止,此五德之上善也。

200二十四山葬法夫观龙观其起,明穴明其止。起乃动而生,止乃静而死。死处又寻生,是名曰生气。故一察其微,乃尽其大旨。象一其物而取其事,顺其情而取其理,推分合以定浅深,明饶减以存克制。倚撞盖粘,体势情意,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一、担伞

来龙急气脉直冲,中无乳气,穴粘右边侧受,倚其后托,左臂长而明堂宽展,如人之担伞势也。宜浅开金 井。若太深必伤,宜培加客土,填实于莹,必主富贵绵远。

二、正葬

来龙三四节结穴,势既不峻急,而缠护又齐整,坐下金鱼环会,堂气分明,宜并正穴,开井放棺,接取真 气,培高垒,向对中应为的,半纪之间,富贵双全。

三、打开

太阳顽金无纹浪,领打开深扩作窝,约取中堂金鱼会处定穴,悬棺而葬,取中小温润气,谓开金取水,发 须迟而绵远不败。

四、悬棺

来龙脉急而无缓,有分有合,穴结深泥,打开实处而见实土,并内用砖石结起巨扩,竖四石柱于扩内,悬 棺而下。圹前相接金池,放三吉之水去,垒土成坟,以接生气。五、垒坟

来龙有盖有座,上急下缓,为之坠脉,所以平地生突,突中有石,不可用工,掘凿似借外城,浅开金井, 浮土正葬,垒土成坟,先富后贵之地也。

六、大小剜蓝

来求有情,头高而穴偏,或侧臂顶顿起,圆金到头,入手有鼠肉受穴,水星外应,有金水相生之义,为大剜偏受,一伏再顿,小金有迎堂顾祖之意,为小剜正受。此则不可开井太深,更宜高立坟城,恐来势耸而压零 也。凡术者宜有裁度,用之可也。

七、马鬣(LIE列)封

来龙高冈有窟,窟中有突,突顶正葬,须从穴前挖开,下面吞进,突下安穴,不可深开钳扩,金骨浅安井 内,否则卓棺为吉,葬后培坟,如旧土不动,马鬣之封微露,不可用砖石结砌,侵损其突。

八、回龙顾祖

龙势急硬过头峡,生转回,脉从回面结,顾祖迎堂,宗族皆转,朝揖玄微,不必拘于真与不真。穴宜高 迁,深开金井,谓之黄金登水墓登砂是也。

九、骑龙

龙神尽处有突兀之结,案迫前砂,而穴露其气不聚,后龙垒来,草蛇灰线,过脉分明,穴须退后高扦,取骑龙下,深井放棺,填补明堂,以全造化也。

十、拿扯

来龙峻急,入穴须有情,而堂气迫狭,外山外水,左右交结,横观外堂宽展,气脉侧受,穴用提起扦之, 开井不浅不深,酌中裁剪,客土培就贴身,雌雄扯后拿前,葬过一纪,世出富豪特过之士也。

 

十一、停驿

来龙高冈脉紧,穴情似有似无,登高望龙,方明端的,峦头须金水帐脱下,平中小结,入首有铺茵停车驻 马之驿也。十字之中,深井金井,高砌坟城,依法裁剪,自有妙理。十二、斗斧

真龙枕险,又无缠护,左右前后却有鬼曜,翻身横作,连山取水,以接生气,情如斗斧,拱揖前朝,不许 时师妄为测度。盖出势直来横受,故知之难也。

十三、担凹

龙横过,转跌降脉,穴情有若蜂腰之势,合天财两头金样,后有正托乐,于仰掌中直扦开井,不用太深, 吞棺三分之一,太深则反伤穴也。前关住堂气不泄,发福永久。若砂水直去 为凶,此天财相似也。

十四、抱儿

来龙上急下缓,雌雄交度,堂气分明,应案秀出,龙虎面前迫逼,扦穴可上穿龙虎腰,下取交合水,横抱 如人抱儿之状也。

十五、吞下

来龙势直落斜,摆屈挣受,穴法宜吞入开井,以聚真气,后应其乐,前迎其朝,此乃大富不绝佳城也。穴情 虽高,葬了前面再立一虎损,名吞下,须要有应托为吉。

十六、吐葬

来龙降势,状若草露流珠之情,为吐息,露珠侵损则真气散矣,只可粘踪,小开金井,低垒砖城。若水不 流泥,前有秀应,必为巨富贵之地。

十七、浮葬

来龙入手情势低平,夹辅高出,穴中必有曲窠,藏其真气,四水不拂,八风不吹。宜浅开金井,正放基棺。法不侍饶,用客土添培,厚筑其墓,使暖气相接,真脉冲融,则富贵立至。

十八、沉葬

来龙情高护矮,降气必然深入聚气,朝应有情,关阑未甚周密,其穴打低平下夹辅方为是,开井吞棺三分之二;四旁筑实,可免八风动摇之病,真为绵远之地也。

十九、牵牛

土星行龙结穴,入首领起两顶,左右之山伸出二臂,交度重耸,朝迎有情,两般行度,浅深高低,依法宜 开成方金井放棺,借取两旁应乐,分肩合脚;如土牛之合牵也。阴阳妙理,人罕识之,一突情可两穴,如麒麟 头上品字是也。

二十、就饱

来龙气缓,虽结珠块,坡穴大小不均,小面有牙爪,紧密不成局段,大边饱满,而有分合玄微,可就饱处 而扦之,广开金井,深入其棺,坟城小垒,稗补小边,取堂气坦夷,虽曰就饱而不饱也。

二十一、伤饥

龙来过脉,节节分明,盖下有金,金下有横土,似上非上,中有弯凹或曲池,不浅不深,庸术狐疑必矣。 苟有宾主相投,穴虽有病,葬亦有法:贴脊扦之,小井纳棺,筑后培前,以补造化,虽曰伤饥而不饥也。

二十二、擅穴

来龙情峻,堂浅坐下,去水撮脚,牵飞到此,多生疑窦。情势可取,须别立法度,开钳广撞入,吞棺而下 撞穴,蹲而视之,只见外堂宽展,外砂周密,避凶就凶,假也灵茔。

二十三、扦木生芽

来龙直水木扦下,亦谓之玄武嘴,扦纵有正佐,切不可扦当头尽脉,一扦则败绝。其中停必有节木,须于肥厚处开井放棺,挑饶三分,自有生芽之意,仍须客土培实端正,则根本固而枝叶荣矣。

二十四、牵弓

来龙顶欹转凹侧,寻肥突放送,取龙左右管弯环有如牵弓发箭之势,中应分明,于鼠肉处开浅井放棺,有若 靶搭正箭,力能远发,应居两旁,棺头必合,棺脚必分,借倚护弦之力,极为至理,务要前案弯如张弓方吉,反弓便凶。

 

 

阴阳风水气势总论宇宙有大关合,气远为主;山川有真性情,气势为先。此首章,乃堪舆家之论气者第一机窍也。昔云:有地非人不下,有人非时不下。盖以气远言也。又云:察以眼界,会以性情,若能了此,天下横行。此以气势言也。如彼前哲,一睹形势,便知祸福之大小,世数之先后,全在气远上 之。

夫山川有真性情,何以辨也?昔人有云山乘秀气,水乘积气,石乘煞气,平乘脊气。又云:山谷异形,平原一气,此山川之大势,乃山川之真性情也。山何以独取秀气也?山之势,类多刚猛币顽硬,惟患不秀丽,若见秀丽所丛,穆是真气所聚。且上聚地惟天清之气 居多,所谓收山不收水者,正用之此处,故以峰峦之秀气为生气耳。水何以独取积气也?水之势,类多流走而散逸,惟患不澄凝,若见诸水所积,便是真气所钟。且下聚地惟取凝蓄之气居多,所谓收水不收山者,正用之此处,故以水之积气为生气耳。

石何以独取煞气也?山有山之喜气,亦有山之怒气。怒则山之威灵所在。威灵之气,多露为石。若石山而徒刚猛,压逼不成体势,不作威仪,则徒有煞而无生矣。从而下之,祸不旋踵。故石贵乘煞气者,取其威而成体,有生气也,最宜细认。平何以独取脊气也?如平阳一派之土,纯阳无阴,生气不敛,苟得一骨脊之处高起,便为敛而有生气矣。昔人有“没牛吹气,如酥在汤”之喻,正如此。

 

山谷又何以称异气乎?如今山谷之间,各自起势,各自开局,各自成门户,其气各异,故凡江南一带,不当与江北同看,只见一个星辰特起,一个局面特开,有盖有送,有朝有迎,或如专城,或如停释,倘得两三重水口,特特关锁,便为有结,便当着眼。试观闰、广、吴越之间,各村各社,各有名族,亦各有名家,诸几语言习尚,又各不同风,惟异气然也。

平原又何以称一气乎?如今四望广汉之地,有何大分别,只见有一方冈脊起处,便作城池市镇,其为庐舍坟墓,尽聚于此,即几语言习尚,虽数百里多为通同,谓非一气然乎。倘居异气处而漫以漠然四望之势求 之,则以眼界太宽而失矣;倘署一气处而必以山谷分结之势求之,则又以眼界太窄而失矣。此认气以认气势为难也。 地运有推移,而天气从之;天运有转旋,而地气应之。天气动于上。

而人为应之;人为动于下,而天气从之。 此言宇宙气运,天地人皆相与于有成,一有转移举动,气即以异,此识时观变者之一大枢纽也。何谓地运有转移而天气从之?如黄河是天地间一大血脉,据黄虞时河由龙门而转吕梁,由吕梁而转太行,由太行而转褐石乃入海,是河从西转南,从南转东北,而 巽居其中,则所谓黄河如带,五岳俱朝,为天下第一大风。

 

水者,此也。此巽都一时而尧舜禹三圣人出焉,千古莫盛矣。夫惟黄河经其北,长江绕其南,而泰岳夹于其间,则泰山为华山以来大尽之龙,乃中国之一大干也。若论中国形胜,则泰山为中尽,当时孔圣起而群贤济济并生,千古亦莫盛焉。此开辟以来未有转徒之山水也。自汉黄河渐徒而南,乃至穿断部鲁之墟,宜走准泅,则泰山反居北,而黄河乃居南矣。

巽州之水势倾,邹鲁之地脉断,而北地之气运衰矣。我朝祖陵钟于中都,大业起于滁阳,正在准泗之间,岂非黄河南徒,气运固使之然乎!人言江南之盛,以宋南渡而然,不知黄河徒而之南,则天运亦从而之南,人不能为之挽也。夫天气一从地运之转者如女人何谓天运有转旋而地气亦应之?如秦太史占金陵有天子气,乃疏秦淮跌泄之,不知奏港一疏,地运乃动,溺后小而六朝之建都。大而我朝之鼎奠,果应于此。又如洛阳素未有杜鹃,及杜鹃啼而天气行于南矣,商人自是果作相,是地运未到而天运先到,则地乃从天转也。何谓天气动于上而人为应之?如陈希夷一夕见小星,居帝星之左,及旦而亚觅其所,见宋太祖与赵普同坐酒肆间,而赵居其左。

陈乃曰:小星何敢居帝座左哉!推而易之。此宋太祖微时事。今人多以星气为渺茫,而不知天动人应,其不爽如此。 何谓人事动于下而天气认之?如洛阳花石,何大关系,而元史占之,以为花石不会,由宋之旺气不绝,及一旦移去花石,而航海之舟遂覆。今人多以前哲按星势为作用。似为怪涎不经。而不知一举一动,天即为应。

气何不贯通也?夫论气运者而苟拘拘于定格,不及于转徒幻化之不常,抑何以定其变哉!夫古大哲望气而可预占。察时而可观变,盖通此窍耳,自非神仙道眼,乌足语此! 有聚讲、行讲、坐讲,则气聚于龙;有权星、尊星、雄星,则气聚于势;有盖铅、夹胎、乘胎,则气聚于穴;有收襟、收堂、收关,测气聚于局。

此四段,乃认气者第一关键也。夫龙忌孤单,人所共知,然亦但知看到头数节耳,不知龙有起有止有行度,起处必要聚讲。如层云叠雾,合气运形,大以数百里,小以数十里,横亘绵延,或五星聚而不分,谓之聚讲。如都会之地,万食所聚,万民所止,乃枢要之会也 既 之后,则分枝劈脉而去,条分缕析,正干从中,徐支分左分右而行。 以渡峡,或以定闪,两边夹护,各带峰峦,带印、带笔、带旗、带鼓、带仓、带库,各各不一,总之丛聚拱护,不孤不露,谓之行讲。

龙之行度既历剥换,必有归宿,譬则行者之赴家,其一家骨肉必为团聚,又譬则贵人之登堂,其所属僚佐必为拱护,决无孤立独坐之理,谓之坐讲。有此三讲,其龙乃真,若或不然,则孤单二字,不特在入穴之所矣。何以谓之权星?吴公《钳龙经》中所称都权之星也。盖以其势正盛正大,祖宗二字不足以尽之。高大如雪山之齐天,不见其顶,绵亘如云中之雁,不见其来,丛集如艮仑,八方之播踞,不见其分,则天下万派之山,皆祖于此,此亦何可以祖言,故以都权之星名也。大抵权星多土金之体,盖惟土金能绵豆也。若水木火多作祖星,以其活动而卓立,则为分形矣,则宇宙间惟土石为大为盛,盖石即金也。

经云权星宜大不宜秀,祖星临来要起峰。正此之谓。从此而推,一郡有一郡之权星,几论佛仙候王相公之大结构,必本于此。至如尊星,则或祖或宗,高出于一方,为众山所首出者,从此而知龙之正干正结,皆肇于此。又如雄星,则于城廓交关之处,有卓立星辰,可以应尊星而当门户者,则以雄星称、即今所谓北辰罗侯之类。盖交牙织结,不如以禽兽成形,物形守关,又不如以人守关之为大也。有此三星,方为势大。胎星是结穴之所,何谓盖胎?即盖座是也。盖无盖势,胎必不结。华盖尽为上,冠盖宝盖次之,即个字飞蛾亦是盖样。盖有盖则脉不露不孤,而穴必藏风聚气矣。

何谓夹胎?如今龙虎夹耳之说,使风门不动,所以卫穴者也。何谓乘胎?如今小明堂是也。盖上盖则气注于下,下乘则气堕于上,两旁夹则气蓄于中,方谓有气之穴。何谓收襟?则穴中微茫,界水所会,如人之襟领所交,名曰襟合。何谓收堂?则龙虎界割之水所会,如居室之明堂,为四水之所聚,名曰堂合。何谓收关?以龙之分来作城作郭之水所会,小如居室之门户,大如城郭之关锁,名曰关合。

 

古人所谓小合收囊,以堂合言也;大合收局,以关合言也。穴情低小者,收堂以内之水;穴情高大者,收关以内之水。至如穴前小明堂合襟之水,无论高低穴皆所当收也。几论局者,必准诸此,合而论之。昔人有云:有穴方言地,无局不言龙。则局又龙之所以定背面也。廖公泄天机,分龙穴砂水,而又加之以堂,正此之谓与!

阴胜逢阳则止,阳胜逢阴则住。雄龙须要雌龙御,雌龙须要雄龙簇。 此二段言龙势必得阴阳雌雄媾会之处而始成胎,认气者所当审也。如山谷之间,阴气尝胜,故一卸平洋,脱胎换骨,局面亦且开阳舒畅,此便有结,所谓阴胜逢阳而止是也。

大开大结,小开小结,万万不爽。又如平洋之地,阳气尝胜,故忽然起一冈阜、一山脊,谓之吉气所起,乃四面阴砂,未缠未护,便是浅露,亦自成局。故平原之处,只要分局得明,骨脉显示露为证,所谓阳胜逢阴而住也。又如龙势之来,正干雄强,谓之雄龙,有自天而降、御风而行之势,乃两护送之山须要柔顺婉转,远缠远护,不与争强,则正干乃结。

 

昔人所云雄龙坐大将以握重兵是也。要之所御之砂若果秀雅,亦出文士,或以文臣握兵权耳。又如龙势之行,一派软嫩为雌,必两边拥护,拱夹有力,作起气势,乃见精神。夫雌龙固主文秀,然四面砂如笔、如笏、如鼓、如旗,亦主威严,岂止文秀哉!此雌龙以夹从雄势为佳,几雌雄贵交媾如此。 大地无形看气概,小地无势看精神。

水成形山上止,山成形水中止。此言立穴当先认其形神止聚之处而穴之,不可一概论也。今人于入首作穴处,便看窝钳乳突四字,一有此四者,便称好穴,不知形乃穴之证佐耳。至其生机真结之处,全在大势上理会。如大地之形,尝隐尝拙,何有形之巧媚动人。

只于大象上察其气势,认其性情,苟得生机,便成穴法,不在拘拘于窝钳乳突之常法也。至若小地,既无气概,必须形局合度,聚气藏风。出局观之,似无气势,入局观之,却有精神,则便可于精神聚处穴之,亦可成一器局也。此管氏立穴以认形势为先,最为至要。乃论形之止宿处,又要辨支拢高下,乃不失其性情也。

如平支之龙,全以水为界合而成,阳气尝胜,其势柔婉,穴当从其起处刚而乘之,所谓山上止者是也,即《葬书》支葬其疡之意。如山拢之龙阴气常胜,其势雄急,穴当从其坦处而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白云易学能量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iezun.com/hebei_fengshuianli/307.html

博客简介易学能量网
自幼喜爱周易数术,师从民间易学高手学习六爻八字,93年曾在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学习。九十年代一直醉心于各种数术的学习实践,先后研究过六爻、八字、姓名学、测字、梅花易术、玄空风水、奇门、紫微斗数等。研究易学诸家术数三十余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