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可以加微直接问!!
当前位置:首页>>解签>>吕祖灵签

人到中年,你是否读懂了她们的背影?

2023-08-25 3640 吕祖灵签

没去北京前,对地坛只存在两个印象。一是电视宣传片,二就是史铁生先生的书——《我与地坛》。看完书,自然有想去看一看的念想。2017年冬出差北京,我没有去天安门,也没去长城,而是去了一趟地坛。果如史先生在书的最后写到:它早已面目全非。再也感受不到史铁生先生笔下的地坛了。



《我与地坛》节选入高中语文课本,我当时已经高中毕业了,自然没有较早的读到这篇文章。整本书自然是此篇文章最为出彩,也就以这篇文章命名了整书。曾有人说过1991年没有一篇好的文章,只有《我与地坛》立在整个文学界。虽是夸张了一点,但却有1991年扛鼎之作的缘由。整篇文章,辞藻华丽,结构流畅,四季排比自然和谐,美妙之处多不胜收。最让我感触的还是史先生母亲的背景。


一说到背影,自然绕不开朱自清先生的背景和龙应台先生的背景。每个背影都有每个背影的故事,每个背影都有每个背影的辛酸,每个背影都有每个背影的感动。


朱自清先生的《背景》可能是我们最熟悉的,因是在初中的语文课本里,有这篇文章的节选,好像还是要背诵的课文,自然是非常熟悉的。现在重新再看这篇文章,会与当时的心境有非常大的反差。当时只是读,当时只是背,完全没有任何心理感受,更不要去提什么感动之类的言词。现在读来真是好是酸楚。


前几年还因为这文章是否应该从语文课文中删除进行过舆论上的大讨论,不知道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当然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发掘朱父因为违规纳妾,丢了官,赔了钱,气死了老娘的前因,才有南京浦口火车站那一幕的后果。更不要去追究朱父买橘子而翻越铁轨的违法行为。因为这些都不可以去否认朱父的爱子之心。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朱父的背景不潇洒,甚至有些笨拙,但是从孩子的角度看来,是非常的潇洒和帅气。因为这是作为孩子看来的背影。


而龙应台先生的背影,却是时空和角色转变的过程。是母亲,也是女儿。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寸往前挪。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这是龙应台先生送儿子华安出国的一段经历。正是这段经历,才有了这段精彩绝伦,富有哲理的背影解释。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后来,龙先生在火葬场送别龙父的时候,龙先生又把此段文字,再一次重新写了一遍。


是的,只有自己背影被孩子们看到,或者自己已经看不到父辈的背影,我们才会读懂背影的含义。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


史先生也是在母亲离世后,才读懂了母亲的背影。


“过了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


如史先生所说的: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心中自是有万般的心绪,可是作为母亲,自是更加的不安。


“没有门,但是母亲走进去了,在那些高高的树上蝉鸣浩大,在那些高高的树下母亲的身影很小在我的恐惧里那儿即是远方。”


对待孩子,天底下的父母或都是一样的。


2007年,我去广州出差,人生第一次去千里之外的地方,开车出厂门的时候,看到了母亲,母亲来给我送东西。打开布袋子是6个苹果。按照母亲的说法,苹果是保平安的。我当时嫌沉,不愿带。最后在母亲的坚持下,我带着了。匆匆说句:妈我去了啊。转身上车离开,留下母亲一人在原地。


直到我送女儿上学,看到她的小辫儿一晃一晃在我眼前渐行渐远,才懂得当时母亲在原地背影的牵挂。


朱先生父亲的背影是笨拙的!

龙先生父亲的背影是凝重的!

史先生母亲的背影是匆匆的!

我母亲的背影和天下母亲的背影都是一样的!


年少不懂背影意,读懂已是中年人。


科圣文化,一个懂风水的中年人!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科圣文化 keshengwenhua01 慕白大师:13306321981


南虚子微信

八字测算、命运分析,占卦问事、风水择日,卦不走空润金随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白云易学能量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iezun.com/lvzulingqian/13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