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可以加微直接问!!

顺义易经术数与中医看病之间的关系

2023-08-25 2809 易学文化
中医看病为传统文化之一,与《易经》术数息息相关,一名好的中医大夫,必懂易术方可。
周易与中医可以说 是父亲跟儿子一样,周易是中医的鼻祖在远古时代我国对于中医而言只是针灸和少量的药草,这都记录在我们的周易之中,也正是这些诞生了中国最早的 医药记录文献周易。而后又有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诞生从尓有了今天的 中医学


医圣有云:不知易,何以言太医。故医易同源。大六壬数术学对中医查病治病有很好的参考与帮助作用。

看下面文章便知:“《黄帝经》曰:欲知病症专视用,假如用金传木伤流血,用木传土脏肿结,聚用土传水下淋腹急,用水传火,寒热进退,用火传金,疮热官羸瘦。

亦有看本命上神者、有看日辰上神者,其说纷纷,大端以虎与年命干支发用几处看,何处受虎之克、乘何天将则病状可决。如天乙主头目痛,心下闷塞,顺则气顺,逆则气逆,又主产难。天乙加仲,病势重叠,加支得木神,主痔瘤。蛇主发热惊狂、干渴,初传见之,身有斑疮,入传又主患眼,雀主呕吐、呻吟、渴烦、气喘、三焦不利,入用患目。合主夹气伤风,身体沉重。勾主臃肿、沉滞、昏迷、胃冷、宿痰、吐血。

龙入用受克,必不进饮食。空主肋胞走气,泄利、呕吐,更见空亡,主虚劳。虎主筋骨疼痛,带刑痨病,酉虎刀砍伤,申虎加支,道路得病。

常主腹疾,梦魘气缓,风瘫,女人赤白带下。武主腰痛、水胀、走注膀光、泄泻、遗精,辰土作武,小便不通。阴主冷疾,脚损筋缩,更得伏吟,失声,面向壁卧,恶人问动。

后主痢疾,膀光血海,气冷体弱,迷色。一法,看鬼上天将,天乙病轻,蛇梦寐不安、食无味、恶心,雀主火上升、谵语狂言、咳嗽,合主气塞、吐痰、心痛,勾主伤脾腹胀、不爽快、身体作痛,龙主冒风拘急、变易不定,空主肠鸣气走、头眩旋,虎主惊狂、筋骨骨痛、血疾伤,常主酒食、伤寒热,武主冷气奔心、伤寒、盗汗,阴主骨节酸痛,后主色欲过伤。”

中医整体论概念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各脏器功能的弱与强,都会影响人体的生命过程。生命就是阴阳二气在人体中的循环,一旦这种循环遭受破坏,疾病就会产生了。《内经》吸收《周易》“天——人——地”的思想,提出要顺应自然养生的思想,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与《易•杂卦》中的“损益,衰盛之始也”是一脉相承的。顺应自然盛衰规律养生,强调了整体性,人与社会自然的统一性。言个体只有立足于内外环境的统一才能生存。

《易经》十分重视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易经·萃卦》曰:“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如果一个人因为身体有病而不断地唉声叹气,那时没有任何好处的,不如抱病走动走动,虽有小吝,对病终究没有多大的妨碍。《易经·无妄》曰:“无妄之疾,勿药有喜。”人吃五谷杂粮,生病不可避免,有病时切记不要胡思乱想,心情放开朗,情绪好了,即使不吃药,病也会好的。《易经·乾卦》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假如一个人长期以来过度紧张,使自己处于超负荷的生理紧张状态,陷于其中而不加警惕的话,对身体健康会产生很大危害。

医易相通,最显著的特色就是《易经》卦象与人体器官的对应,如乾为首、兑为口、离为目、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艮为手、坤为腹。“人身有太极”,这“太极”即为两肾,左为阴右为阳,夹背而对,其形恰似太极图。根据《易经》的宇宙全信息法则,不仅人体为宇宙的缩影,而且人体中各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也是天地的缩影,各太极间又有阴阳二气相连。

中医治疗方法很多也得益于《易经》。肌体阴阳失衡即为病态,调整阴阳便是中医的根本治疗方法。《易》道尚中,中医的理、法、方、药均与“中”有关,选方遗药,掌握药味、药性、药理等,均以“中”为宜,过与不及就会偏离扶正祛邪的目的。比如“既济”与“未济”二卦相对,相互对立转化,而临床上心火与肾水未济,会导致心神不宁、腰疼头晕等症状,用“滋水涵木”法治疗,会达到水火相济、阴阳平衡的效果。可见中医学维持机体稳态的治疗方法与易象卦理是息息相通的。


南虚子微信

八字测算、命运分析,占卦问事、风水择日,卦不走空润金随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白云易学能量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niezun.com/shunyi_yixuewenhua/11213.html

博客简介易学能量网
自幼喜爱周易数术,师从民间易学高手学习六爻八字,93年曾在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学习。九十年代一直醉心于各种数术的学习实践,先后研究过六爻、八字、姓名学、测字、梅花易术、玄空风水、奇门、紫微斗数等。研究易学诸家术数三十余载!

标签